8月30日上午,教育部2017年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第二场召开。教育部职成司司长王继平介绍了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总体情况,教育部职成司副巡视员葛维威介绍了近年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果,教育部职教所所长王扬南介绍了标准研制工作的总体考虑和基本做法。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作为国家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自上世纪就密切配合职成司共同研究制定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近年来,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部署,我所加大力度,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做好组织、协调、指导等工作,充分调动多方资源、发挥各方作用,协同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现简要介绍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教学标准)制定工作情况。
一、以科研为支撑
教学标准制定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科研的先导作用。
一是做好基础性研究。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有关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政策、规定以及教学文件的整理归纳、分析总结,明确教学标准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实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学习吸纳国家和地方在制定教学标准实践探索中的做法和经验,明确教学标准的体例框架、格式规范以及制定工作的原则和思路等。
二是开展比较研究。委托指导相关单位开展国际比较研究,通过对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相关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研究,借鉴其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开发标准的通行做法,将职业能力分析作为确定技术技能人才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基础,明确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路线。
三是做好跟踪陪伴式研究。针对教学标准制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调研规划思路不清晰、文本起草不规范、职业分析方法运用不当等,及时召开研讨会并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攻关,研制印发调研方案、教学标准编写说明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供各起草工作组参照遵循。在中职教学标准研制工作中,共协助相关立项行指委召开500多次研制工作会议。
二、以需求为导向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教学标准制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已开发研制的230个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以国家战略性和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为重点,共占总数的81%。服务国家产业战略布局,专业教学标准主要涵盖二产和三产类专业,其中二产类专业为73个,三产类专业为154个,符合国家重点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战略布局要求。瞄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未来发展需求,开发制定光仪器制造与维修等36个先进制造业类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制定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制药、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等2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制定航空服务、营养与保健、保险事务等128个现代服务业类专业教学标准。
二是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进入二十一世纪,行业企业科技更新周期缩短、劳动组织优化、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和产业文化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更加注重人才能力的综合化。教学标准制定在注重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突出创新能力、绿色发展、合作意识以及学习能力等的培养要求。如在中草药种植专业教学标准中要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中体现绿色无污染的理念;在园林技术专业中突出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光电仪器制造与维修专业中突出创新精神、学习新知识能力的培养要求等。
三是适应职业院校特色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职业院校必须与企业密切联系,课程教学遵循行业规则和快速变化的人才市场规律,需要给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预留自主特色发展的空间。因此,教学标准以列举、平行开发等形式支持职业院校自主设置专业技能方向。如针对当前智能制造职业工种技术变化快,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通过专家研究,指导设置新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和新选修课程等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如冶金和煤炭行业都有采矿技术专业,但专业技能方向差异大,使用的机器、设备不同,操作流程规范不同。为此分别委托冶金行指委和煤炭行指委,平行开发设置了采矿技术(冶金方向)、采矿技术(煤炭方向)两个专业技能方向。同时,教学标准还将10%选修课程的设置权交给学校,让学校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增强市场适应能力。
四是适应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需求。一方面,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在实践中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教学标准制定力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突出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做中学、做中教”,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保障实训效果,教学标准规定了设置系列实训室的要求。同时,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实际需求,明确规定实习实训时间,如护理专业、烹饪专业延长实习实训时间到1年,建筑类专业根据企业用工存在用工高峰、用工低谷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需要实施分阶段、递进式实习实训等。另一方面,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不同,不仅需要培养岗位技术技能,还需要培养人发展成长的学习能力,培养适应不同岗位的迁移能力,以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学标准对公共基础课程开设和学时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注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衔接,明确接续专业,为学生成长,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以行业企业参与为机制
行业企业参与是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吻合度的重要保证。
一是参与调研,发挥咨询作用。共12600多家企业参与了问卷调研和实地调研。每个专业实地调研企业数量不少于10个,企业代表性上兼顾地域的发达欠发达、规模的大中小、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发挥企业咨询作用,由行业代表性企业结合本单位人才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和使用等情况,分析本行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特定职业岗位人才培养所产生的影响,提出本行业职业岗位发生的新变化、出现的新技术、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
二是参与起草,发挥主体作用。共44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承担了标准制定工作,1700位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了教学标准制定工作,每个教学标准文本参与起草过程的行业企业专家不少于40%。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50%的机械系统百强企业代表参与了机械类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子商务类龙头企业的代表参与了电子类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
三是参与审定,发挥质量把关作用。教学标准审定专家队伍中有三分之一是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在审定环节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格、具体岗位操作能力要求等角度严把教学标准质量关。
四、以提升质量为根本
提高质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学标准制定工作既是职业教育质量建设的前提基础,也是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是以制定教学标准撬动质量行动。调研覆盖我国所有省(区、市),涵盖60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占中等职业学校总数的近一半。在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中,我们将调研活动作为质量教育、质量动员的活动,广泛宣传标准在质量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强调以标准保障质量,突出学校在职业教育质量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责任,培育职业学校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行动能力,教学标准制定与质量建设同步推进。
二是用教学标准规范教学实施。规范组织实施教学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实际工作中,存在少部分职业学校随意删减课程,压缩学时等问题。教学标准科学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的关系,合理架构课程结构,有序安排各教学环节,对课程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门数、课程名称、学时数以及总学时数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对教学组织实施提出了明确的规范性要求,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三是用教学标准强化条件保障。每个教学标准都对设置系列实训室提出明确要求,并详细列出每个实训室必备的仪器和设备配备。如护理专业根据护理内容和对象的不同,系统设置了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以及儿科护理五个实训室,并给出了相应的仪器设备设置要求。同时,教学标准还明确了专业师资在学历、企业实践经验以及业务水平等方面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